在一位民間收藏家中看到這本《古貞酬唱集》。書是以油印,手工線裝制訂成冊。編著者黃閭山,於1928-29年末,受聘擔任古晉益群學校教席,1930年後,轉赴星洲出長合群學校。《古貞》為編著者為古晉另擇的別稱,至於何以不逕稱古晉,故改用古貞,或取之典雅,或別有深意,自序並未見說明。顧名思義,書中所收皆為編著者與古晉友人酬酢唱和之作,其中主要者有為左仲美、古晉大學校校長洪周珍、等人,多為教師身份。自序中也交代了編著者南來及賦詩的經過,兼及對古體、新體詩之爭的見解。《酬唱集》所收的詩作,題材雖不離寄寓山水,抒發心情之作;但頗顯功力。
南來文人一向被認為對星馬(不包括砂拉越)華文文學的發展有著啟導開荒之功。看到這些資料,不免讓人省思,在砂華文學史的編寫上,是否應考慮將之列為其中部份,並探析這些早期作品對砂華文學所可能發揮的影響。黃乃裳於1900年來砂勘察墾地,亦曾受託為古晉許蘭芳(明經)遺稿之出版作序,並1900年發表於新加坡的《日新報》,這些流失或藏於民間的文學史料,倘能加以發掘,對砂華文學史所起的補遺作用,意義將很重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