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活動簡訊: 中學生鄉土歷史徵文賽頒獎

      “中學生鄉土歷史徵文賽”部份獎項頒獎,於9月28日,分別在成邦江及詩巫兩地舉行。徵文賽首獎由成邦江聖祿中學鄭楚勝及鄭楚梅合撰作品─《慈雲閣與成邦江人》獲得,並邀請斯木省華總會長兼文協名譽顧問拿督吳標生博士在成邦江主持頒發。
         第三獎由文協會長暨徵文賽獎金贊助人拿督劉乃好,於詩巫文協會所頒給詩巫公教中學陳俊益、許醴文及黃思銘,他們以合撰作品─《被淡忘的馬蘭諾老屋》獲獎。第二獎及四份入選作品,分別由西連民眾中學及古晉中華第一中學獲得,文協也將於最近安排在該兩地頒獎。
         有關比賽乃由文協所主辦,目的乃為加強中學生對砂拉越鄉土歷史的認識及培養中學生發掘與研究歷史的興趣。
圖一:斯木省華總會長兼文協名譽顧問拿督吳標生博士(3)與文協副秘書兼文化與學術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吳誥賜(2)頒發獎狀予鄭楚勝和鄭楚梅.1為文協理事兼斯木省華總文教主任沈泳慶.左起為斯木省華青團團長劉泍俊與秘書黃茂青.

圖二:文協會長頒獎後與獲獎同學等合影留念。圖片從左起為:許醴文、黃思銘、拿督劉乃好、指導老師梁惠蘭、陳俊益及文協秘書長劉錦虎。

其中一位評審人陳琮淵對獲獎文章的評語: 

慈雲閣與成邦江人
本文從作者個人經驗出發,帶出慈雲閣發展與成邦江人(華人,或更精確的說是潮州人)的關係,文筆清麗生動,引注合宜,為一可讀性高的好文章。建議作者繼續經營這篇文章,特別是有關慈雲閣與華人集體記憶的關係(可就此部分再進行口述訪談,呈現不同年代的變化),許多的歷史發展不一定留有文獻資料,但像慈雲閣這樣的廟宇,因為其祭祀、儀式及團體活動的舉辦,長期下來成為民眾彼此接觸的地點,勢必蘊含一些值得挖掘的成邦江人共同回憶(社會記憶),文,作者也可以試著去收集該廟舉辦的重要慶典、活動的情況,如能加上一些相關的老照片,本文會更加精彩。
作為早期華人信仰中心之一,應該也可以從慈雲閣看出邦江華人社群的發展動態(特別是除了潮州人之外,其他方言群參與慈雲閣活動的情況)。,方法是記錄並分析閣內的牌匾題字,以及捐款芳名錄的緣捐情況,相信以上作法將有助於豐富本文的結論,並為我們提供慈雲閣發展更清晰的圖像。

被淡忘的馬蘭諾老屋 
從歷史建築本身牽引出家族史及族群互動面向,確為佳作。本文探討詩巫的一座馬蘭諾房屋,作者以流暢的文筆介紹此屋的建成及內涵的「中國特色」,讀來引人入勝,搭配照片,猶如身曆其境。透過對屋主的訪談,作者們挖掘了探討砂拉越建築史、工藝史(家俱、器具)的一些線索,可謂收穫豐盛。此一馬蘭諾老屋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如家族史、地方發展史、族群互動等,特別是華族與馬蘭諾族的互動與交流,兩族的文化傳統是審美觀是否有相似之處,都有進一步發揮的空間,可惜本文以建物/器物本身的觀察描述為主,相關背景及歷史的的實質討論反而篇幅有限,未來若能就以上主題搭配相關文獻進一步的從事訪談並加以論述,則成果可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